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神堂沟龙泉寺

        首页>教育中心>大德开示

功德回向的时候,千万别忘了这“四重恩”

(2021/08/28)点击: 528 次 关闭

中国传统文化里向来重视报恩

常说“恩重如山”

《大智度论》中说

知恩者,是大悲之本,

开善业初门,人所爱敬,

名誉远闻,死则生天,终成佛道。

不知恩人,甚于畜生!

 

悉心养育我们的、对我们好的人

我们比较容易想到报恩

但其实,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中

在看不到、想不到的地方

还有无数或直接或间接有恩于我们的人
 

佛陀在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中说

众生须知世间有“四重恩”

国土恩  众生恩  父母恩 三宝恩

此四恩皆是平等荷负一切众生的

一切众生皆要报此四恩



 

 

国土恩

 

 

 

当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、为生活工作而奔忙时,很少人能够觉知到这份“普通平凡”的背后是国家的和平与社会的安全,是多么地不可或缺、来之不易。

 

其实,战争从来没有远离这个世界,战乱中的阿富汗离我们也并不遥远,一百年前的中国也曾满目疮痍。为了让后来人能够生活在安全宁静的土地上,无数前辈选择了牺牲自己;为了维护这和平的家园,同样有无数人或驻守边疆,或隐姓埋名,或默默付出......没有自己的国家作为坚强后盾,人便如浪子无家可归,凄惶孤苦,无所依靠。国土恩,怎能不思、不报。

 

国土恩还包括五千年来的文化精神传承、这方水土、家乡人情、物产习俗等等,我们之所以长成今天的模样、习性、思维方式,都是这些养育了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众缘合和而来。

 

知恩报恩是做人的本分,更何况佛弟子,心存感激,多做对他人、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益的事情,共同去创造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。



 

 

  众生恩  

 

 

 

今时今日的我们,其实早就经历过百千万劫,在六道中轮回不息。生生世世里,我们有过无数的父母兄妹,只是在轮回中早已无法辨别。因而,佛陀说,在生死轮回之中,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人,都有恩德于我。而这世间纷争不断,皆源于不知众生恩所致,自害害人,何不苦哉!
 

众生恩包括现世的亲戚邻里、师长、朋友、同事、同行、同学,同一民族、同一人种、同为人类、同为有情等,这都是有极密切关系的。即使牛代耕、马代步、犬司夜、鸡司晨,总之,凡是能互助增益的因缘,都要顺其所需、尽力而为,这就是报恩。由此,人类都要互相饶益,对于社会民族都要去施与利益。

 

与众生广结善缘,谨遵恪守奉持佛陀的教导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



 

 

  父母恩  

 

 

 

父母的生养之恩,自然不必多说。佛陀在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中开示,“勤中修习孝养父母,若人供佛,福等无异,应当如是报父母恩”。好好地孝养父母,所获得的福报,和供养诸佛菩萨是没有差别的。

 

佛陀是这样报父母恩的。在他出生后,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,升到忉利天宫,他在姨母的抚养下成人。为报答母亲生育之恩,证悟成佛后,佛陀特意示现神通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三月,期间就包含了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。
 

尽管父亲净饭王还因为儿子出家求道而生气,但佛陀成道后还是派众弟子中“教化第一”的优陀夷尊者到迦毗罗卫国,显现种种神通,折服了净饭王的各种世俗观念,最终度他诚心皈依了三宝,为父亲种下善根、助其日后解脱轮回。净饭王弥留之际,佛陀赶回来看望并关怀,父亲去世后又躬身抬棺。

 



 

 

  三宝恩  

 

 

 

“三宝恩”,即佛法僧三宝的恩德。经云:“三宝利乐众生,无有休息,功德宝山,巍巍无比,福德甚深,犹如大海……故恩难报也”。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福田,能成就我们的慧命。

 

作为佛弟子,首先要恭敬三宝。礼佛时要至诚恭敬,对待经书法宝珍重爱护,恰当保护,不令其污损,读经时威仪严肃,与礼佛时相同。礼敬僧宝,见到出家人一律生恭敬心,不评论出家人的是非,在日常生活中发心供养、护持僧团。

 

日常更当以佛菩萨为榜样,依教奉行,最终能够解脱轮回,这就是诸佛菩萨最希望看到的。
 

时时忆念这四重恩

最受益的是谁?

其实是我们自己!

藉此修自己的感恩心

以此播种自己的福田

由此修得的智慧与福德

就是我们在这条解脱道上

不可或缺的菩提资粮

所以,在诵经、布施、行善后

每次做功德回向的时候

千万别忘了忆念这“四重恩”!

 

 

国土恩

 

 

 

当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、为生活工作而奔忙时,很少人能够觉知到这份“普通平凡”的背后是国家的和平与社会的安全,是多么地不可或缺、来之不易。

 

其实,战争从来没有远离这个世界,战乱中的阿富汗离我们也并不遥远,一百年前的中国也曾满目疮痍。为了让后来人能够生活在安全宁静的土地上,无数前辈选择了牺牲自己;为了维护这和平的家园,同样有无数人或驻守边疆,或隐姓埋名,或默默付出......没有自己的国家作为坚强后盾,人便如浪子无家可归,凄惶孤苦,无所依靠。国土恩,怎能不思、不报。

 

国土恩还包括五千年来的文化精神传承、这方水土、家乡人情、物产习俗等等,我们之所以长成今天的模样、习性、思维方式,都是这些养育了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众缘合和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