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神堂沟龙泉寺

        首页>教育中心>大德开示

七月十五是报答父母恩情的好时机

(2021/08/14)点击: 564 次 关闭

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

最适合做什么?

  诵《佛说盂兰盆经》 

  设清净素斋供养僧众  

以此功德为在世父母祈福延寿

更为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超度

愿他们离尘出苦,深植菩提善因
 

 

 

 

“盂兰盆节”与“目连救母”

 

刚结束的奥运会闭幕式上,有一段盂兰盆舞的演出。在日本,盂兰盆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,其起源正是佛教,融合了当地的民俗后,成为追祭祖先、祈祷冥福的节日。盂兰盆舞也起源于日本的僧侣,在民间演变为代表着对祖先迎接、祭奠和送行的一种舞蹈。

 

那么在佛教中,七月十五“盂兰盆节”具体是什么意思呢?这源自《佛说盂兰盆经》,与目犍连尊者救母的事迹有关
 

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在修行有成后,自然想要让已经过世的母亲也能离苦得乐。但当他以神通找到母亲时,却发现她因过去造作的恶业,已堕入饿鬼道受苦,缺少饮食,瘦得皮骨相连。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,目犍连以神通来到母亲面前,并取来一钵饭递给母亲,但在饿鬼道中,饭还没入口就变成了火炭。

 

目犍连见此,悲哀涕泣,只能寻求佛陀开示。佛陀告诉他,虽然你己证得阿罗汉果,但也无法救拔你母亲的苦难,要消弥过去造下的那些沉重业力,必须借助十方僧众的力量。

 

佛陀让目犍连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圆满这一天,以百味饮食安于盂兰盆中,诚心供养十方僧众。不只此地的僧人会接受供养,一切圣贤大德、声闻缘觉、六通仙人、十地菩萨都会前来应供,接受这份供养。
 

如此供养无量无数清净僧众,其功德自然广大无边,可以令现在的父母福乐百年,过去七世的父母脱离三恶道苦患,生于人天之中,享受福乐。

 

目犍连尊者依言奉行,终于使母亲脱离恶道,而佛陀也在最后慈悲嘱咐:

“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

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

年年七月十五日

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

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

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”




 

如是我闻。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犍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,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,生饿鬼中,不见饮食,皮骨连立。目连悲哀,即以钵盛饭,往饷其母,母得钵饭,即以左手障钵,右手搏食,食未入口,化成火炭,遂不得食。目连大叫,悲号涕泣,驰还白佛,具陈如此。

 

佛言:汝母罪根深结,非汝一人,力所奈何。汝虽孝顺,声动天地,天神地祇,邪魔外道道士,四天王神,亦不能奈何。当须十方众僧,威神之力乃得解脱。吾今当说救济之法,令一切难皆离忧苦。

 

佛告目连:十方众生,七月十五日,僧自恣时,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,具饭、百味五果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锭烛、床敷卧具、尽世甘美,以著盆中,供养十方大德众僧。

 

当此之日,一切圣众,或在山间禅定、或得四道果、或在树下经行、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、或十地菩萨大人,权现比丘,在大众中,皆同一心,受钵和罗饭,具清净戒,圣众之道,其德汪洋。

 

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,现世父母、六亲眷属,得出三涂之苦,应时解脱,衣食自然;若父母现在者,福乐百年;若七世父母生天,自在化生,入天华光。

 

时佛敕十方众僧,皆先为施主家咒愿,愿七世父母,行禅定意,然后受食。初受食时,先安在佛前,塔寺中佛前,众僧咒愿竟,便自受食。

 

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,皆大欢喜,目连悲啼泣声,释然除灭。

 

时目连母,即于是日,得脱一劫饿鬼之苦。

 

目连复白佛言:弟子所生母,得蒙三宝功德之力,众僧威神力故。若未来世,一切佛弟子,亦应奉盂兰盆,救度现在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可为尔否?

 

佛言:大善!快问!我正欲说,汝今复问。善男子!若比丘比丘尼、国王太子、大臣宰相、三公百官、万民庶人,行慈孝者,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、过去七世父母,于七月十五日,佛欢喜日,僧自恣日,以百味饭食,安盂兰盆中,施十方自恣僧,愿使现在父母,寿命百年,无病、无一切苦恼之患,乃至七世父母,离恶鬼苦,生人天中,福乐无极。

 

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,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

 

若一切佛弟子,应常奉持是法。

 

时目连比丘、四辈弟子,欢喜奉行。

 

备注:盂兰盆,盂兰是梵语,意思是“倒悬”,譬喻恶道众生有如被倒挂之苦,盆是指放供品的盛器。
 

 

 

“盂兰盆节”与“佛欢喜日”

 

佛法僧合称“三宝”,正因为有僧宝住世,他们内修外弘,护持佛寺、讲经说法、传道解惑,使佛法继续流传在世间。持清净虔诚之心供养僧众,就是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。

 

所以,无论哪一天发心设斋供众、成就道场,都能广结善缘、减轻业障,长养布施喜舍之心,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。但为什么,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设斋供僧更为殊胜呢?
 

在佛教中有一个“结夏安居”的制度——佛陀住世时,雨季夏日草木茂盛、虫蚁繁多,恐外出时误踏,伤害生灵,因而在此期间禁止比丘外出,聚居一处精进修行。在汉传佛教中,就定于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期间“结夏安居”,僧众不得外出行化,必须聚集一处,坚持戒律,皎洁其行,专心修道。

 

在汉传佛教中,结夏九十日中的最后一天,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日,这一天安居期满叫做“解夏”,也称为“僧自恣日”。

 

 

恣 zì,没有拘束,自在之意。在这一天,僧众通过了结夏安居期间的精进修行,要先自我检讨身、口、意三业,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?次请其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,在见、闻、疑三事上,是否有所犯?在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监督,以发露忏悔,改过自新,回复清净,自生喜悦,称之为“自恣”。
 

诸佛菩萨听闻“解夏”时僧众报告,他们舍恶向善、转迷成悟、返妄归真,或有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畅佛出世本怀,故令诸佛菩萨欢喜。因而,七月十五解夏这一天,也被称为“佛欢喜日”。

 

在这样一个诸佛欢喜、僧众精进成就的日子里,虔诚供养僧宝,自然是特别殊胜。同时,依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,当日设斋供僧功能更是能令七世父母增福受益。
 

 

 

盂兰盆会  设斋供僧

 

在这个农历七月期间,十方善信可选择当月中的任何一天,于上海玉佛禅寺设斋供僧。依据个人的发心和能力,施设福慧大斋、如意斋或罗汉斋,功德芳名将登记在大雄宝殿两侧的“供佛斋僧功德榜”上。

 

供斋当天,还将在五观堂内展示功德芳名。以此功德,报七世父母恩情,积未来菩提资粮。

同时,除了以饮食供养僧众,有能力、有条件的也可以供养衣物、卧具、汤药,并称“四事供养”。这四事供养是维持僧团生活正常运转的基本需求,从而帮助出家人专心内修外弘,以正法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,令更多人有机会听闻正法,修道、悟道、证道,解脱烦恼。
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