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神堂沟龙泉寺

        首页>教育中心>大德开示

《宝积经》生死相续为何难以止息,这便是原因

(2021/04/03)点击: 517 次 关闭



【宝积经 | 经文】

复次,迦叶,我所说法十二因缘: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忧悲苦恼,如是因缘,但为集成是大苦聚。若无明灭则行灭,行灭故识灭,识灭故名色灭,名色灭故六入灭,六入灭故触灭,触灭故受灭,受灭故爱灭,爱灭故取灭,取灭故有灭,有灭故生灭,生灭故如是老死忧悲众恼大苦皆灭。明与无明无二无别,如是知者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。如是行及非行,识及所识,名色可见及不可见,诸六入处及六神通,触及所触,受与受灭,爱与爱灭,取与取灭,有与有灭,生与生灭,老死与老死灭,是皆无二无别。如是知者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。

 

六入缘触:胎儿降生后,六入发生作用,一旦与外界接触便产生各种触觉,如与六入相对的“六境”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即是六入接触的对象。正是因为幼儿有六入,所以感触便由此发生。

 

受:指感受和情绪,是一种心理状态。当我们面对顺境,会生起苦受、忧受;面对逆境,会生起乐受、喜受;面对非顺非逆的中庸境,会起舍受。由于感受上的不同,于是自然出现爱与非爱两种不同的态度。




触缘受:随着年龄的增长,心识逐渐发达,在与六境接触时,能够领受到外界的反作用,从而产生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感受。这相当于童年阶段。 

 

爱:是贪求或渴望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,这就是世俗生活之所以建立而且无法解脱的重要原因,是有情的众苦之源。当我们在接触顺境时,内心感到快乐,感到欢喜,于是对所缘境生起依恋之情。通常我们所说的“依依不舍”、“留连忘返”、“难舍难分”、“刻骨铭心”都是爱的表现。由于人类贪著的天性,在生活中处处都表现出爱恋的情结。

 

受缘爱:人进入了青年时代,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感受越来越多,于是产生了贪爱之心。 


 

取:即执着追求,以获得、占有为目的。生命进入成年,贪爱转盛,对外界可以享受的一切,拼命追求,执着不放,因为贪爱,欲壑难填,因而导致各种据为己有的行动。取可分为四种:一者欲取,由于贪欲的催使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自己所贪爱的东西,这就是欲取;二者见取,由于我们对于知见、思想的贪爱,希望追求更多更丰富的知识,同时认为自己所懂得的道理是最好、最优胜的,因而固执己见、顽固不化,这就是见取;三者戒禁取,修行人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够解脱,能够获得无上福报的行为,称为戒禁取;四者我语取,这是由对“我”的贪爱而引发的对自我语言及观点的执著。上述这些由于贪爱所引发的执著行为的产生,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业习的作用。比如你有抽烟的业习,现在眼前有一枝香烟,你很可能就会对它生起贪爱,有一种即刻“吞云吐雾”的欲望;没有抽烟业习的人,则会视而不见、形同无物。正因为我们过去有种种业习存在,所以一旦境界现前,业习就会发生作用,对境界生起种种贪爱。

 

爱缘取:是说我们因为有贪爱,所以对自己所有看上的东西都想要去占有它、执著它。


 

有:即“造业”,是有情成熟的思想和行为。经中说:业有两种:一者引业,二者满业。引业是总业,是它将有情引向了六道中的某一道;满业,是别业,它决定着有情在某一趣中的生存状态,诸如有情的男女性别、胖瘦体形、贫富家境、美丑相貌等都是由满业决定的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心想要得到和占有它,于是不惜采取各种行动,这些行动可能是道德的,也可能是不道德的,但是不论借助于何种方式,这些行动都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留下痕迹,也就是所谓业种子,蓄存在我们的心识中,作为推动未来生命发展的动力。

 

取缘有:由于贪爱执取,便产生了种种善与恶的思想行为,这些思想行为是产生未来果报的善、恶业因。
 

生:即受生,指来世的生命形式。由于此生的贪爱、执取和造业所产生的迷惑及由此造成的业力,必然产生果报,导致来世的再生。佛教认为,生命的延续要通过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中有四个不同的时期。生有,指投生注胎的一刹那;本有,是从投生后的一刹那起到死亡的前一刹那止,这中间的一期生命发展过程;死有,是死亡的一刹那;中有,是自死亡的一刹那后,一直到投生的前一刹那。一般总以为人死了,生命就算彻底结束,其实不然。当我们这一期生命形式死亡时,另一种生命形式“中有”,以化身形式出现,《经》中形容“中有”为:如秤两头,高低同时。说明中有身的出现与本有色身的败坏是同一时间的。中有身生存的期限,是随生有的出现而完结,一般为七天或四十九天。

 

有缘生:是说业力决定我们的投生,由于业行的相续而有了下一次生命的延续。
 

老死:老是衰老,死是死亡,老死是一个人一期生命走向终结时的必然状态。

 

生缘老死:有情一旦受生,就必然会走向衰老、死亡。从来世结生以后直至衰老死灭,又是一个新的周期。

 

上述十二个环节,辗转感果,所以称为因;互为条件,所以称为缘,合称为十二因缘。十二因缘中前支都是作为后支生起的条件。有情生命的延续,就是由这样的十二个步骤构成,十二因缘所指陈的十二个环节按顺序组成因果循环链条,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,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,都离不开这则因果规律。“生生于老死,轮回周无穷”。十二因缘是生命现象的总结,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。

 
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