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
寺院里出家人吃饭的地方叫“五观堂”
而出家人吃饭,则称为“过堂”
在五观堂吃饭可是有很多规矩的
每当有重要法会或活动时
寺院也会向居士和善信们提供午斋
虽然不强制要求和出家人一样
但也有必要遵守一些规矩
既是如法,也更吉祥!
因为吃饭时,要谨记佛陀教导的“食存五观”!
五观堂是寺院僧众用斋的地方,这个名字起源于佛陀教导的“食存五观”。
一: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;
二: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;
三: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;
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
五: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。
大致的意思是,出家人吃饭时应该观想五件事:想想眼前食物的来之不易,修感恩心;想想自己今日的修行,是否有所进益,是否当得起施主的供养;提醒自己不要对喜好的食物起贪执之心,对不喜的食物起瞋心;吃饭不为享受美味,而是为维持修行所需的身体而进食......
专心吃饭,别说话~
取用有度,不浪费 !
出家人吃饭称为“过堂”,当然也自有佛门的一套规矩。法师们按时走进五观堂,落座后双手合十,等待“过堂”的正式开始。过堂从唱诵供养偈开始,一直到吃完后的结斋偈完成,中间时间都要止语,并且要注重起止威仪。
止语也就是不能说话,当需要表示加菜、加饭、加汤,喝粥时表示稀一点或者稠一些时,就可以借用筷子和手部动作来表示!
当然,上面这些要求主要是针对出家人的,平时并不强制要求每一位居士都要如此。但是,在寺院的五观堂,有一些重要法会,例如设斋供僧时,居士们随法师一起过堂用斋,那就需要参照上面的规矩,如理如法。内心真正生起恭敬之心,依佛陀教诲去做,方能收获福德与功德。
■ 五观堂 居士用斋须知
如果不是随法师们一起在五观堂过堂用午斋,居士善信们进入五观堂用斋,也仍然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矩,毕竟寺院不是普通的餐厅或者家中。
“食存五观”虽然是出家人的规矩,但对于佛弟子来说,用斋时也能如此观想,有益自己的修行,这一餐就不是消耗福报,而是在积累福报。
要点
? 在寺院内用斋,切勿浪费。一粥一饭,来之不易,应当心怀感恩。取用菜品和米饭时要适量,不够可以再添,如果不小心取多了,避免浪费福报,也尽可能不要倒掉。
?不闲聊,勿喧哗。很多人都知道,在寺院殿堂里要轻手轻脚,面对着佛菩萨的圣像要恭恭敬敬,但走进五观堂用餐时,往往就全面放松下来了,其实这是日常的习气所致。五观堂也是寺院重要的场所,里面也供奉着弥勒菩萨,因而五观堂里同样需要保持安静,用斋时不宜闲聊家长里短,更不能大声喧哗。
?凡是在寺院内用餐,都应供养功德金。因为寺庙所食之物,都为十方善众供养僧伽之物,非出家人,无有功德受此供养。很多在寺院奉献的志工们,用斋结束后也会在五观堂的功德箱内奉上相应的功德金,不在金额大小,重在这份意识。
?礼拜弥勒菩萨。诸佛菩萨的圣像不论供奉在哪里,都是要恭敬对待,勿生分别心。寺院的五观堂正中一般都会供奉弥勒菩萨,用餐前,或用餐结束后,都可以恭敬礼拜一下。
因为吃饭时,要谨记佛陀教导的“食存五观”!

五观堂是寺院僧众用斋的地方,这个名字起源于佛陀教导的“食存五观”。
一: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;
二: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;
三: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;
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
五: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。
大致的意思是,出家人吃饭时应该观想五件事:想想眼前食物的来之不易,修感恩心;想想自己今日的修行,是否有所进益,是否当得起施主的供养;提醒自己不要对喜好的食物起贪执之心,对不喜的食物起瞋心;吃饭不为享受美味,而是为维持修行所需的身体而进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