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圆觉经》是佛陀为文殊、普贤等十二位菩萨讲述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的方法。
也就是依圆照清净觉相,永断无明的理论和修止、修禅、修观的方法。
本经适用于已有一定基础的佛弟子精进修行。佛弟子入门后,对佛教基础知识已有
一定积累和体悟,并想要更进一步者,可研习《圆觉经》。
经文开头先交待了佛宣说这部经的因缘。
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,身心寂灭,平等本际,圆满十方,不二随顺,于不二境现诸净土。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,其名曰:文殊师利菩萨、普贤菩萨、普眼菩萨、金刚藏菩萨、弥勒菩萨、清净慧菩萨、威德自在菩萨、辩音菩萨、净诸业障菩萨、普觉菩萨、圆觉菩萨、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,与诸眷属皆入三昧,同住如来平等法会。
■ “如是我闻”
佛陀在行将涅槃的时候告诉大家:结集经藏时,在经前面加“如是我闻”作为开始,
意为“这是我在佛所听到的”。倘若大家能够严格依法而行,这就是他的法身常在之处。
由于这样的因缘,佛涅槃后,在大弟子迦叶尊者的主持下,众弟子举行了第一次经典结集,
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。在结集经典时,阿难为尊重佛的吩咐,经首以“如是我闻”为开始。
三藏圣典的结集
据佛教史料记载:释迦牟尼佛涅槃后,许多佛弟子请求摩诃迦叶尊者,把佛一生所说的
教法结集起来,以作后世人天眼目。大迦叶接受了请求。
■ 第一次结集
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西边的毕钵罗窟,也就是七叶窟,大迦叶邀请阿闍世王为护法,
在这里结集了经律论三藏。
大迦叶请阿难尊者结集经藏,然后请优婆离尊者用口传方式来结集律藏。优婆离尊者在佛弟
子中持戒第一。所以大迦叶尊者请他来结集律藏。
除此之外,跋波尊者带领比丘长老在七叶窟外的僧团里进行会诵结集。窟内、窟外两处结集
的三藏教法都属于小乘系统,而大乘三藏教法的结集,据说是由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诸菩萨
和阿难尊者等,在铁围山中结集的。
■ 第二次结集
第一次结集后一百多年,有一位耶舍长老召集了七百位德学兼优的比丘,在毗舍离城一个僧团
寺庙中,对佛教戒律上有争议的论点进行了一次评定。史称第二次结集。
■ 第三次结集
第二次结集后约一百余年,印度阿育王大力支持国师目犍连子帝须长老等一千多位比丘,在波叱
利弗城会诵三藏的教义。史称为第三次结集。
■ 第四次结集
大约在佛涅槃四百年左右,以世友菩萨为首的五百位比丘,在大月氏国,共同造论以解释经律论
的道理。其中有一部就是《大毗婆沙论》。这是论藏中间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。历史上把这次活动
称为“第四次结集”。
三藏圣藏的多次结集,很好地还原并保存了佛陀在世时所宣说的正法内容,
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佛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这是由经文开头“如是我闻”所引发的关于三藏结集的故事。
佛陀宣法的背景
接下来,经文所描述的是佛陀当时宣说《圆觉经》的一番场景。
某一天,婆伽婆,也就是佛,在定中进入神通大光明藏,也就是一切众生追求的清净觉悟境界,
在这个境界中,身心寂灭,本来平等,圆满十方,在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的不二境界中,
呈现出一片清净庄严的佛国世界。在这个世界中,聚集了数以十万计的大菩萨。
文殊师利菩萨、普贤菩萨、普眼菩萨、金刚藏菩萨、弥勒菩萨、清净慧菩萨、威德自在菩萨、
辩音菩萨、净诸业障菩萨、普觉菩萨、圆觉菩萨、贤善首菩萨等十二位大菩萨位居上首,并且
正带领自己的眷属人等住于正定之中,与佛一起享受着正定带来的清净法喜。
这段经文交待了佛陀宣说《圆觉经》的场合和背景,同时也将本经的十二位主人公一一点了名。接下来
的正文部分就是佛陀用经文和偈语分别回答十二位菩萨的不同问题。
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
每一法都周遍法界
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
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